支玉铭
近日,石炼电仪作业部计量二班工作热情极度高涨。因为刚刚获得了2013年度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,这已是他们连续四次荣获国家级QC成果奖了。“这得益于企业提供的创新平台和良好氛围!”作为该QC小组的负责人,二班班长耿俊雪说。
近年来,石炼从完善机制入手,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参与生产经营,为职工搭建平台,致力于解决生产难题,2008年以来,石炼先后有7项QC成果获得国家级成果奖、60多项获省部级创新创效成果奖,累计为企业创效1.3亿元,并连续三年荣获河北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的称号。
为企业创效——有平台
“发挥职工潜能,破解生产难题,不仅让职工找到乐趣和成就感,还能让职工成为企业创校的生力军!”作为2013年度石化系统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的唯一获得者,石炼副总经理刘晓欣这样说。
近年来,石家庄炼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,油品不断升级,生产难题日渐增多,探索和解决生产中的重点、难点和热点问题,成为一道绕不过的坎儿。一线工人不仅熟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,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,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。
为激发一线员工参与热情,石炼加大对QC活动的要求和投入。为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活动场地,鼓励小组整理和外出发表成果;各级领导亲自参加QC小组成果发布活动,鼓舞小组成员的士气。
健全适合企业特点的激励机制,对取得成果的QC小组,根据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,给予一定的奖励。并把取得优秀QC小组成果,作为评比先进、升资、职称晋升的条件。
同时有针对性地举办QC小组活动骨干培训班,请专家亲自授课,还坚持送课到作业部、到装置甚至到班组,让职工学会用科学的手段,解决生产难题,不仅职工的质量意识、问题意识、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得以增强,更具有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据石炼相关负责人陈文阁介绍,该公司历年来登记注册QC小组累计数已达到2255个,近几年石炼QC成果的普及率、活动率、成果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,并出现了QC小组活动参加人员多、发表成果多、成果水平高等可喜现象。
解生产难题——有诀窍
从早在从2010年的降低流量计零点漂移量,到2011年,完成了降低火车定量装车系统误差的研究,误差由0.26%降到0.2%,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,带动公司火车定量装车达到了集团公司先进水平。
汽车衡故障次数由原来每月4.75次下降至3次——2012年石炼电仪作业部计量二班突破自己,再次荣获QC国优称号。“先找出问题,再解决问题,这是大家在不断地思想碰撞中得来的!”耿俊雪这样说。
石炼汽机装置1号汽轮发电机组自投产后,始终低负荷运行,但随着公司加工量的增加,低压蒸汽用量增加,高负荷时机组存在升、降负荷困难、无法稳定运行的缺陷。面对这一生产难题,汽机装置二班开展课题攻关,集思广益,最终1号机发电平均负荷达5.55兆瓦,为企业年创效150余万元。
化工作业部聚合装置三班的一项项创新让人目不暇接。“士建钩”避免了由于铸带板挂料导致切粒机经常停车的现象;小牙签处理喷嘴的堵塞,避免了以往用钢丝导致切刀损坏的情况;解决了装置切粒机运行时间短的难题,使切粒机的平稳运行周期从720小时延长到3000小时,保证了切片质量,因此荣获了2013年度全国质量管理信得过班组称号。
在石炼,像这样致力于解决生产难题的QC小组数量众多,同事们聚在一起交流、碰撞,把一个个创新的点子不断“发酵”、不断完善,并推广运用,产生更大的效益。QC活动的深入开展,不仅让企业找到了破解生产难题的诀窍,还成为石炼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。
展创新外延——有乐趣
“吃尽”干气中液化气,提高了产品收率,为企业年创效近300万元——由石炼二催化三班班长郗艳龙自发提出创意并实施,通过补充吸收剂,严格控制温度、压力、平稳率等各项参数,对装置干气组成进行调整,找到最优的操作条件,取得明显效果,荣获了石炼合理化建议一等奖。
在QC小组活动的带动下,职工参与生产经营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了,其外延也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。2012年至今石炼员工提出建议共计3587项,被采纳2823项,为企业创造效益4000余万元。
不仅如此以“小发明、小创造、小革新、小设计和小建议”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创新活动,在石炼呈星火燎原之势,将职工创新延伸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细枝末节。
上海守望者喷雾智能系统有限公司-专业的喷嘴设备和脱硝喷嘴设备制造商 核心产品:工业喷嘴 | 雾化喷嘴 | 扇形喷嘴 | 金属喷嘴